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柬埔寨
柬埔寨【历史】
日期:2021-01-04 字体:

      柬埔寨历史沿革


史前和早期历史

放射性碳年代对于柬埔寨西北部马德望省的测定证实Hoabinhian石器工具的年代为公元前6000-7000年。

扶南王国

时间:约1世纪~约7世纪

起源

根据柬埔寨当地的碑文记载,他们的文明起源为印度男人与高棉女王的混血。在南北朝的《南齐书》中也同样记载了该传说:混填是位印度人,努力经由海路,乘船来到当时的扶南国,然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幸运的遇到当地的有钱土著女王称作柳叶。柳叶被混填打败并娶为妻。同时也教导当地人开始制布穿衣,据信应该也在同一时期把印度教文化传进了当地。

早期王朝

据中国史籍记载在扶南国于公元1世纪建国后,混氏王朝于公元1世纪末叶入主扶南国之前的一段时期,扶南国是有处于母系社会末期的早期王朝进行统治的,由于记载不甚详细,早期王朝的统治者(即女王)的姓名大多未流传下来,遍览中国古籍,只有一个有姓名的女王,即女王柳叶(晋书作叶柳),统治时期大约在混氏王填(晋书作溃)到达扶南国前的一段时期。

混氏王朝

混氏王朝(1世纪末叶~3世纪初叶)

世系

姓名

统治时期

备注

一代王

混填(晋书作溃)

娶女王柳叶为妻

二代王

混盘况

三代王

混盘盘

范氏王朝

范氏王朝(3世纪初叶~4世纪中叶)

世系

姓名

统治时期

备注

一代王

范蔓

混氏大将,篡位自立

二代王

范金生

约公元225年

范蔓之子

三代王

范旃

约公元225年~约240年

杀二代王范金声自立

四代王

范长

约公元240年

范蔓少子

五代王

范寻

范旃大将,篡位自立

……




后代王

竺旃檀

约晋穆帝升平年间称王


憍陈如王朝

憍陈如王朝(4世纪末叶~7世纪初叶)

世系

姓名

统治时期

备注

一代王

憍陈如

约在刘宋王朝末年

天竺婆罗门

二代王

持黎迤跋摩

约公元430年~约470年

三代王

阇耶跋摩

约公元470年~约514年

四代王

留陀跋摩

杀嫡弟自立

……




后至7世纪中叶,扶南国为其北方属国真腊所灭。

对外关系

       扶南国自公元1世纪建国,至公元7世纪为真腊所灭的这一段时间内,扶南国历代王朝都与古代中国有良好的外交关系和朝贡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诸多的交往。


   公元1世纪,扶南国正式建国,并开始与当时中国的东汉王朝进行联系。


   三国时,扶南范氏王朝国王,范旃派遣使者至东吴访问,东吴皇帝(王)也派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使回访扶南国,两人到达扶南,并记录下各种见闻。


        西晋时,扶南国王于西晋武帝泰始初年,遣使贡献,后又与西晋武帝太康年间,遣使贡献。


   东晋时,扶南国王竺旃檀于东晋穆帝升平初年,遣使奉表贡献驯象,晋穆帝念“殊方异兽,恐为人患”,又以“此物劳费不少“为由,下诏让扶南使臣携训象返回扶南。


    南北朝刘宋时,扶南憍陈如朝国王持梨瑽跋摩于刘宋文帝时奉表献方物。


       南北朝南齐时,扶南憍陈如朝国王阇邪跋摩于南齐武帝永明年间,遣使贡献;其后天竺道人那伽仙归中国时,取道扶南,见到憍陈如朝国王憍陈如,为他述说中国国情,憍陈如于是派遣那伽仙携表贡献,并面见了南齐皇帝,南齐皇帝赐以绛紫地黄碧绿纹绫各五匹。


南北朝萧梁时,扶南憍陈如朝国王阇邪跋摩于萧梁武帝天监二年,遣使送珊瑚佛像,并献方物,武帝诏曰:“扶南王憍陈如阇邪跋摩,介居海表,世纂南服,厥诚远著,重译献賝。宜蒙酬纳,班以荣号。可安南将军、扶南王。”。天监十年、天监十三年,阇邪跋摩累遣使贡献。天监十六年,扶南憍陈如朝国王留瑽跋摩遣使竺当抱老奉表贡献,天监十八年,留瑽跋摩复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并献火齐珠、郁金、苏合等香。武帝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其又遣使瑞献方物。大同五年,其又遣使献生犀

地理与经济

东南亚史上第一个强国,疆域达到今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等地,统治着暹罗湾的浅水沿岸,包括马来半岛北部沿海,并控制了安南沿海直至金兰湾的各港口,造船业发达,海上贸易繁荣。

 

 

 

 

 

 

 

 

 

 

 

 

 

 

 

 

 

 

 

 

 

 

 

 

 

 

 

 

 

 

 

 

 

 

 

 

 

 

真腊王国

时间:唐朝神龙年间(705年一707年)

起源

真腊占婆碑名kmir,为中南半岛古国,在今柬埔寨境内。中国史书对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称呼。又名占腊或甘孛智。真腊在秦、汉是扶南属国。《后汉书》称为"究不事",《隋书》首先称为真腊(来自暹粒 Siem Reap对音)。《唐书》称为吉蔑、阁蔑(都是Khmer的对音)。

历史沿革

公元前至公元初年后的一段时间,大约相当于中国的秦汉时代,真腊为当时的东南亚古国扶南的属国,在扶南国的北方,国王姓刹利氏。

公元6世纪中叶,柬埔寨北方的吉蔑部落开始兴起,势力不断扩大,并有真腊,后真腊国公主嫁扶南国王子巴法瓦尔曼(Bhavavarman)为妻,真腊原国王去世,真腊公主驸马巴法瓦尔曼继位为真腊国王。

公元7世纪中叶,扶南国王去世,真腊国王巴法瓦尔曼欲兼任为扶南王,与扶南国王法定继承人,扶南国太子发生纠纷,真腊国王巴法瓦尔曼起兵,武力征服扶南国,将扶南国变为真腊属国,建都伊赏那补罗城(Isanapura),伊赏那补罗又名伊赏、伊舍。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公元7世纪末叶,真腊国王刹利·质多斯那彻底消灭了扶南国的残余势力,后刹利·质多斯那去世,伊图那先继位为真腊国王。

公元705年~707年,真腊国分裂为北方的陆真腊(又名文单国)和南方的水真腊,水真腊国都婆罗提拔,陆真腊国都在今老挝境内。

公元8世纪末叶,水陆真腊俱为当时爪哇地区的夏连特拉王朝控制,成为其属国。

公元9世记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且又重新取得了独立地位,并于公元802建立了吴哥王朝,建国后的吴哥王朝,国势强盛,文化繁荣。王城建筑雄伟,建有世界闻名的吴哥窟,疆域包括今缅甸边境和马来半岛北部地区。

公元12至13世纪,吴哥王朝因不断与暹罗、占婆进行战争,国势日渐衰落,并于公元1431年被暹罗攻占了首都吴哥,吴哥王朝灭亡,公元1434年真腊复国,并迁都金边

政治

国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五大臣﹕孤落支﹑高相凭﹑婆何多陵﹑舍摩陵﹑髯多娄。大臣之下还设有若干臣僚﹐全国各城都派有部帅治理﹐大臣﹑部帅﹑臣僚都由王亲国戚充任。到了吴哥时期﹐封建等级更加森严﹐官属出门乘轿及打罗伞各级有别﹐住屋高矮广狭也有定制。官家府第和百姓房舍也不相混淆﹐人民只能盖茅为屋﹐国戚大臣才许用瓦。王位父死子继﹐非王之正妻嫡子不得为嗣。据其国古代法典规定﹕国王是土地的主人﹐国王的财产包括王国全部地区的人民﹑水﹑土地﹑森林和山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属下贵族官吏﹐农民领取土地耕种必须向封建领主缴纳一定的实物地租和服劳役﹐以换取对土地的使用权。

经济与地理

土地

历史上的真腊是一个专制的封建王国,国王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掌握王国全部地区的人民﹑水﹑土地﹑森林和山脉,其下设立众多王亲国戚任的官僚的官僚机构协助国王统治,在官僚机构之下则是的普通人民,这样便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等级森严的封建秩序。

农业

在这种就古代来说较先进的统治制度的促进下,真腊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他们在吴哥地区建立了以大型蓄水池为基础,以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沟渠网为骨架,直接沟通洞里萨湖的庞大规整的水利工程设施,这个水利工程,既保证了雨季时的储水之用,又保证了旱季时的居民用水和农田灌溉之需,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使真腊人民能够迅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出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而发达封建农业经济又进一步带来了封建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真腊人民能够制造出耒﹑镰﹑锄等先进的农业工具和牛车和马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同时发达封建农业经济也催生了海水制盐、酿酒、织布等附属行业,封建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商业和文教得到长足的进步,当时的真腊,全国设有102所医院,121个商旅驿站,拥有众多的能推算星月斗转等复杂天文现象的通天文者。

物产

真腊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如春,主要粮食作物稻谷,一年可三至四熟,其它作物也十分丰富,林木、椰竹﹑沉香﹑黄蜡﹑豆蔻﹑紫梗﹑大风子油等是真腊的特产。还有石榴﹑甘蔗﹑芒果等热带果品,应有尽有。犀牛﹑大象等珍禽异兽及淡水鱼类,也驰名于世。

外交 

真腊同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

 

大业二年(606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

 

623年(武德六年),真腊派使者来唐。 

628年(贞观二年)又同林邑一起派使者来唐,唐太宗回赐了很多礼品。以后真腊国的使者屡次携带贵重的礼物来聘问。650至655年间,仅是珍贵的白象就送来了三十二头。它们都经过特殊训练,会跪拜舞蹈,每逢节日常在宫苑中表演。

 

神龙年间(705年—707年)真腊国分裂为北方的陆真腊(又名文单国)和南方的水真腊;水真腊国都婆罗提拔,陆真腊国都在今老挝境内。中国唐代时期﹐陆真腊王子和副王先后来长安﹐赠送驯象给中国。

 

753年(天宝十二年),真腊王子还曾率领随员访唐,唐玄宗赠以“果毅都尉”的荣誉称号。稍后,真腊副王婆弥和王后又亲自来中国访问。唐代宗对这次访问极为重视,以国宾礼接待,并特赠以汉名“宾汉”(中国的上宾)作为纪念。

 

随着中柬关系的发展,扶南音乐也传入我国。唐王朝置有扶南乐,由扶南乐师传授后宫歌女曲艺,在节庆宴享会上献演。史书说:“扶南乐舞者二人,以朝霞为衣,赤皮鞋”(《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柬埔寨人以他们富于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丰富了我国古典歌舞的内容。  

 

9世记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9世纪至15世纪出现的吴哥王朝,被称为高棉帝国,国势鼎盛,文化灿烂,版图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国之部份地区。

 

政和六年(1117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赐朝服。

 

宣和二年(1120年),诏封真腊国王与占城

 

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占城入侵真腊,真腊国履战履败。

 

南宋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真腊国大举反攻,占领占城,纳入版图。这时真腊国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国土七千里,成为南海强国。

 

元朝置为占城省。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周达观和他的大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珍贵史籍。

 

洪武六年(1374年),真腊国王忽儿那派遣使臣奈亦吉郎献方物。

 

永乐二年(1404年),真腊国王参列婆匹牙派遣使团九人朝贡。

 

宣德五年(1430年)暹罗入侵高棉帝国,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高棉帝国放弃吴哥,迁都金边。此后,中国历史文献中称此国家为柬埔寨。

 

 

 

 

 

 

 

 

 

 

 

 

 

 

 

 

 

 

 

 

 

 

 

 

 

 

 

 

 

 

 

 

 

 

 

 

 

 

 

 

 

吴哥王朝

时间:公元802年~1431年

起源

8世纪末,柬埔寨遭到爪哇人的入侵,国王被杀。9世纪初重新获得独立。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在位时〔802—850〕,定都于近吴哥东北的考伦山上,开始了吴哥王朝的统治。9世纪后半期—11世纪是吴哥王朝的早期,吴哥城开始建成并成为国都

王朝历史

8世纪末,柬埔寨遭到爪哇人的入侵,国王被杀。9世纪初重新获得独立。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在位时〔802—850〕,定都于近吴哥东北的考伦山上,开始了吴哥王朝的统治。9世纪后半期—11世纪是吴哥王朝的早期,吴哥城开始建成并成为国都。在这里修建有寺庙和水利工程。

11世纪初,出身于马来亚王族的苏耶跋摩一世夺取王位〔1002—1050〕,并扩展势力到湄公河下游和老挝的琅勃拉耶,强令被征服地区的王公效忠,按期进献珍宝。他继续修建王宫的宫廷。

12世纪—13世纪是吴哥王朝的极盛时期,苏耶跋摩二世时代〔1113—1150〕国力强大,有战象20万头,版图“东到海,西按蒲甘,南抵加罗西"〔今马来半岛东岸〕,并与中国有密切往来。其间与李朝越南争夺占婆,1145年曾一度占领占婆首都佛誓城。这一时期修建了吴哥寺。

闍耶跋摩七世时〔1181—1201〕成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其疆域包括今泰国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北方与中国云南的大理国接壤,东达占婆和湄公河三角洲。另建新都吴哥通﹝“通”,城之意〕,崇信大乘佛教,广建佛寺。由于大规模的营建和对外征服,汲尽了人民血汗,人民起义和被征服地区的反抗连绵不断。

13世纪中叶兴起的泰族诸王国多次打败吴哥王朝,并于1431年首次攻陷首都吴哥通。为避免泰人的威胁,1434年索里约波王时迁都百囊奔〔今译金边〕,柬埔寨逐渐走向衰落

经济与地理

吴哥王国的经济是以水稻种植为基础的,寺院是土地和农民的主要监管者,在首都吴哥之外,从大湖往北到库伦山(Kulen Hills)一带的广袤土地上,分布着一个人口密集的村庄网络,拥有大片农田纵横交错的道路、灌溉水渠及河堤,兴建了多座水库,形成吴哥王朝极盛的经济基础。吴哥王朝的核心区即吴哥及其周围地区的人口在全盛时可能超过150万。吴哥时期的经济,可以说是王权一寺院控制下的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从13世纪末到过吴哥的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的记述看,吴哥出产丰富,“山多异木,无木处乃犀、象屯聚养育之地”,“珍禽奇兽,不计其数也”。商业极为落后,没有商店,“但以蓬席之类,铺于地间”;没有铸币,在交易活动中使用银或金,以及动物、布匹等,或进行实物交易。家庭手工业也不发达,当地人皆“不事蚕桑,妇人亦不晓针线缝补之事”,仅能织木棉布而已。“木棉花树高可过屋,有十余年不换者”。在这样的生态、生产和生存吴哥巴扬寺中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浮雕环境中,当地的普通居民虽然可以“不着衣裳”,“且米粮易求,妇女易得,屋室易办,器用易足,买卖易为”,但是,当时高棉农民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甚至是相当原始的。普通的居民无论男人或女人,都用一块长方形的布缠在腰上作为衣服。

 

 

 

 

 

 

 

 

 

 

 

 

 

 

 

 

 

 

 

 

 

 

 

 

 

 

 

 

 

 

 

 

 

 

 

 

金边王朝

时间:公元1432年~今

起源

公元1432年首都由吴哥迁往金边,王朝名由吴哥王朝改为金边王朝,王室血统未变。其中1976年1月颁布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废除君主立宪制。1993年9月21日,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决定恢复君主立宪制。柬埔寨王室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始祖来自历史上的真腊国。如果计算母系和父系,互相有血缘关系的柬埔寨王室已经维持统治1940多年了。在亚洲是仅次于日本排第二位的最长王朝。

历史沿革

东南亚分为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部分,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就建立君主制国家,先后经历多个朝代的更替和统治,直到公元8世纪末建立了吴哥王朝。

吴哥王朝的极盛时期在公元9世纪到11世纪,此后不断衰落,直到公元1432年被泰国历史上的阿瑜陀耶王朝攻破首都吴哥而灭亡,柬埔寨部分领土被泰国并入。但是,吴哥王朝并未彻底灭亡,其王室成员逃亡到了今天柬埔寨首都金边,在此建立新朝代,金边王朝就这样诞生了。

金边王朝是吴哥王朝的幸存王室成员建立的,按照中国朝代的思维,金边王朝也属于吴哥王朝的一部分,但是柬埔寨朝代通常不这样划分,柬埔寨历史上所有朝代都是以首都来命名的,首都转移之后,朝代也就随之更替,所以金边王朝被视为一个新朝代。

按照柬埔寨的地理位置,夹在越南和泰国之间,这两个国家的朝代在古代都很强大,金边王朝自建立后,自知是小国寡民,因而采取称臣纳贡的自保政策,使得自己能平衡在越南朝代和泰国朝代之间,从而令金边王朝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金边王朝从公元1432年建立后,由于奉行称臣纳贡的自保政策,使得其国祚一直没有中断,延续至今已经将近六百年,直到今天都仍然统治着柬埔寨,是东南亚历史国祚最长的朝代。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金边王朝的历史记载失考,后世根本无法得知金边王朝较为详细的历史,只有零零星星的一点史料记载和考古挖掘,这对后世研究金边王朝遭遇相当大的困难。

一直到了近代开始,由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金边王朝的历史清晰度大增,现在从第42代国王金边·丹东开始说起。

金边·丹东是金边王朝第42代国王,在位期间是公元1841年到公元1860年,他有两个儿子,因此他定了一个后世国王一直遵守的规定,就是从此以后,金边王朝的国王要从自己两个儿子的后代中相互传递,而且他赐姓长子安为诺罗敦,即全名诺罗敦·安,次子吴为西索瓦,即全名西索瓦·吴。

这样的规定实施后,诺罗敦·安就成为诺罗敦家族的第一代祖先,西索瓦·吴就成为西索瓦家族的第一代祖先,金边王朝的国王就从诺罗敦家族和西索瓦家族当中选出,这两个家族直到今天都还在繁衍生息,是柬埔寨最高贵的两个家族兼王族。

42代的金边·丹东死后,后续国王是43代诺罗敦·安、44代西索瓦·吴、45代西索瓦·莫尼旺、46代诺罗敦·西哈努克、47代诺罗敦·苏拉玛里特、48代诺罗敦·西哈努克、49代诺罗敦·西哈莫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47代诺罗敦·苏拉玛里特是46代诺罗敦·西哈努克的父亲,即父亲从儿子手中接过王位,这种奇特现象在世界历史相当少见,诺罗敦·苏拉玛里特死后,儿子诺罗敦·西哈努克重登王位,成为48代。

但是在公元1970年,柬埔寨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君主制,诺罗敦·西哈努克被迫流亡到中国,得到中国的保护,长达二十多年之久。到了公元1993年,柬埔寨恢复君主制,诺罗敦·西哈努克回国第二次复位,即第三次当国王,直到公元2004年去世,由儿子诺罗敦·西哈莫尼继承王位,就是当今柬埔寨国王。

按照目前柬埔寨国内形势,当今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仍然在位,但他没有结婚,也就没有子女,所以不能肯定金边王朝下一代国王会是诺罗敦家族还是西索瓦家族,唯一肯定的是,金边王朝仍然会统治柬埔寨很长时间。

 

 

 

 

 

 

 

 

柬埔寨黑暗时代

时间:15世纪~19世纪

时代沿革

1430年,暹罗(泰国)入侵柬埔寨,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由于吴哥太近于暹罗,无奈之下,公元1431年柬埔寨迁都金边(柬埔寨首都自此就在此处),高棉帝国时代结束,沦为不起眼的角色。而此时气候又出了问题,由于中世纪温暖时期结束,东南亚气候由夏季降雨稳定型态转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干旱频繁的气候型态,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高棉人砍伐森林、开垦农田,进一步破坏环境,导致国力进一步下降。

在柬埔寨人的历史观中,1431年开始的历史时段被称为“柬埔寨黑暗时代”,柬埔寨在这一时期中不断地衰落并丧失领土,先是随着吴哥陷落,洞里萨湖以北全丢弃给了暹罗,暹罗还将数千高棉熟练工匠、学者,及佛教僧人们强行带回了他们的首都阿瑜陀耶,进一步损耗高棉国力;之后,高棉还要应付另一个强敌——越南人。

17世纪,越南越过中部山地,基本控制占婆后,又来打柬埔寨的主意,越南可是由中华帝国衍生出来的政权,中央皇权这一套几乎照搬中国,这动员力远非其它东南亚国家能比,越南人通过武装移民,政治讹诈的方式蚕食柬埔寨,至18实际末,柬埔寨东部地区(湄公河三角洲)几乎全丧,这至今是柬埔寨人心中难解之痕,柬埔寨人对越南人的心结至今没解。

当时柬埔寨以及老挝地区就在越南和暹罗两个东南亚霸主的夹缝中求生存,如果不是法国人的突然搅局,很可能这一片都要被瓜分。而柬埔寨呢?虽然保住了国家,但是高棉民族,也从曾经的东南亚第一强权,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

 

 

 

 

 

 

 

法国殖民时代

时间:1863年~1940年,1945年~1954年

一、法国对柬埔寨“文化殖民”的开端

    早在17世纪时,柬埔寨王国就开始实行对外国传教士开放的政策,允许西方传教士在此自由传教。法国传教士从17世纪60年代起深入柬埔寨活动。例(P2I5 法国的米希主教在离开曼谷前往金边建立传教据点之后,很快便取得了安东国王的信任并成为了国王的顾问。随后他大力发展天主教,在短短两、三年间,教徒就达500人,在柬埔寨建立起以米希为首的特别牧师会。特别牧师会的成立不仅给天主教及其宗教文化在柬埔寨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米希本人在后来以“发展法束友好关系”为借口,帮助法国实现对柬埔寨的“保护”奠定了基础。1863年《法柬条约》签订时,天主教在柬埔寨的合法地位得以巩固,被作为正式条款写入其中,迈出了法国“文化殖民”柬埔寨的关键性一步。根据条约第15款的规定:天主教传教士可以在東活动自由,并且有权修建教堂、宗教讲习所、学校等等。

可以说,在法国实现其对柬埔寨殖民意图的整个过程中,传教士被赋予了与外交官和军人同等的地位,他们的活动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围,不仅从事跟宗教事务有关的工作,而且还“参与了法国领土扩张的政治意图”。从法国实现对柬埔寨殖民统治的整个过程来看,“文化领域”的政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法国正是以“宗教文化的传播”打开了殖民柬埔寨的窗口,并通过确立天主教在柬埔寨传播的合法地位,实现了其对柬埔寨的“文业殖民”和全面控制。

二、法国中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不平衡性

   1887年10月,法国颁布法令,将越南的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与柬埔合并组成“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老挝也于1899年一并纳入,由法国政府直接任命总督,对整个地区实施集权统治。从表面上的情况,交趾支那是印度支那五个分区中唯一可与殖民地等同的分区,由法国政府直接管理,其余四个分区即安南、柬埔寨、老挝和东京都是保护国。由于印度支那各个分区的法律地位有所不同,且在进入殖民地时代前其各自的社会政治背景及经济发达程度有较大差异,因此,法国采用殖民者惯用的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方式,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集团采用不同的政策。

“分而治之”的统治方式使得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越南始终处于核心的位置,而柬埔寨和老挝则从属于越南。从印度支那的整体范围内来看,法国对柬埔寨的重视程度不仅远低于越南,而且还采取了“以越制束”的间接治方式,大量向柬埔寨移居越南人,并让他们在殖民机构中担任职位较低的官员,直接参与管理柬埔寨事务,以达到减轻自身负担,减少与柬当地居民的正面冲突,缓和矛盾的目的。

三、法国殖民统治对柬埔寨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柬埔寨沦为法国“保护国”初期,殖民统治体系并没有对柬埔寨的社会文化体制、结构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原因在于法国觊觎柬埔寨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将其作为攫取经济利益的来源,而在于其关键的战略区位,意图通过对柬埔寨的控制稳固其在东南亚地区的统治地位,从而与英国进行抗衡。因此,在法国实现对柬埔寨保护的最初十几年的时间里(1863—1877),既没有深入干涉柬埔寨的内部事务,也没有对柬埔寨社会实行现代化的改革。随后,柬埔寨虽然被并入“印度支那联邦”,但依旧处于法国对东南亚殖民统治的“边缘”地带,其民族文化事业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柬埔寨人也迟迟未能跟上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步伐。

为了巩固法兰西文化在柬埔寨的统治地位,法国殖民统治者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其本土民族文化的发展。如强行以法语为官方语言,以确立法语在柬埔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在柬创办的小学和中学,通常规定学生以学法文为主,聘用法国教师,仅开设法国历史课,并不开设柬埔寨历史、地理等课程。法国殖民当局甚至还一度计划用拉丁字母取代高棉语的传统书写方式,遭到了僧侣们的强烈反对。直到1938年,小学教师中只有柬埔寨人238名,至于中学教师,几乎完全是法国人。此外,法国在柬埔寨各地开设的鸦片烟馆、酒馆、赌馆和妓院,也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柬埔寨的社会风气,限制了高棉传统文化的发展。

四、法国殖民统治对柬埔寨文化的“双重使命”

在法国对柬埔寨实施压迫的同时,也给柬埔寨带来了某些现代化的气息。尽管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传统的寺庙教育仍然是柬埔寨教育的主要形式,法国在柬埔寨建立学校的数量十分有限,且实施的都是奴化教育,但这些按照法国模式建立起来的学校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引进柬埔寨,造就了一批早期民主知识分子。

总的来说,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殖民统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柬埔寨近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但西方文化所带来的现代小说题材和创作模式对柬埔寨文学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虽然此类作品在创作形式、创作内容和出版发行等方面都受到了来自殖民统治者的严格限制,但就文学发展的整体而言,这的确是一项突破。

五、法国殖民统治对柬埔寨社会文化的后续影响

柬埔寨独立后,尽管西哈努克大力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但长达90年的法属殖民统治给柬埔寨人民在某些方面带来的阴影却是挥之不去的

长达90年的法属殖民统治给柬埔寨的社会文化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义烙印,法国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由敲开了殖民柬埔寨的窗口,并在文化领域大肆推行奴化政策,对柬埔寨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施加影响,企图用其引以为豪的“法兰西文化”取代高棉民族的传统文化。

然而,殖民时期柬埔塞落后的教育状况及法国所实行的“以越制”的间接统治方式使得这一影响在柬埔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阶层性,换而言之,除首都金边和上层官员外,柬埔寨广大农村地区和社会平民阶层所接受的法国文化还是比较有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法属殖民统治时期柬埔寨社会文化所受到的最严重的冲击,并不在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被法国文化所同化,而在于法国忽视教育、将柬埔寨置于从属地位的殖民文化政策限制了柬埔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棉共和国

时间:1970年~1975年

建立

1970年3月18日,担任柬埔寨王国首相兼国防部长的朗诺将军,在美国的支持下,伙同施里玛达亲王等,乘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出国治病和访问之机,发动军事政变,废黜西哈努克,建立高棉共和国。

1972年6月,高棉共和国举行首次总统选举,结果朗诺当选为总统。

军事

     朗诺把原有3万多人的皇家军队改组及扩充为国家军队(FANK,政府军),到1970年底政府军号称有大约15万人,可是政府军内部的腐败问题严重,尤其是军官们利用不存在的“影子部队”侵吞军饷。

在1970年-1975年的柬埔寨内战中,红色高棉逐渐壮大,朗诺政府主要依赖美国的援助才勉强维持下去。

灭亡

   1975年初,首都金边的对外陆上交通已被红色高棉切断。4月1日,朗诺离开金边赴印尼寻求援助。朗诺的职务由参议院议长苏金奎作为“临时”国家元首来接替。朗诺的离去引起高棉共和国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全面崩溃。2日,红色高棉攻占湄公河重镇乃良(奈龙),乃良地区的司令林西萨被俘虏。美国驻金边的大使馆开始撤离金边,5日,西哈努克拒绝了高棉共和国代总统苏金奎提出的“停火”建议,10日美国停止对高棉共和国的援助,朗诺从巴厘岛飞往夏威夷,流亡美国。12日代理总统苏金奎搭乘美国的一架撤运直升机逃离了柬埔寨,总理隆波烈和部队参谋长沙索沙康等七人成立“共和国临时最高委员会”,主席沙索沙康将军,委员隆波烈、韩通哈(社会共和党)、屋金安(共和党)、董旺·方蒙少将(副总参谋长)、冯沙林迪(海军司令(英语:Khmer National Navy))、叶琼准将(空军司令(英语:Khmer National Air Force))。4月17日,红色高棉攻占金边,美军则抢在4月12日从金边完成直升机疏散任务“鹰迁行动”,把所有美国人和部分高棉人士接到暹罗湾里待命的美国海军舰艇上,之后高棉共和国政府宣布投降,红色高棉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权,但高棉西部的政府军仍持续抵抗,直到5月22日红色高棉占领了全境。

流亡

    1975年高棉共和国灭亡后,流亡美国反当局的人士于2009年以高棉共和国国旗标帜成立了“高棉人民力量运动”(KPPM),是以推翻目前的柬埔寨王国洪森政权为目标;在其国内,前高棉共和国总统朗诺的儿子朗列所成立的高棉共和党亦是以此旗为党旗

 

 

 

 

 

 

 

 

 

 

 

 

 

 

 

 

 

 

 

 

 

 

 

 

 

 

 

 

 

 

 

 

 

 

 

 

 

 

 

 

 

 

民主柬埔寨

时间:1975年~1979年

时代沿革

柬埔寨共产党在1976年创建了“民主柬埔寨”政权,并且统治这个国家直到1979年1月。在1977年以前,这个党的存在一直是被保守的秘密。在柬埔寨共产党之外的人不知道谁是这个党的领导人。这些领导人称呼他们自己为“Angkar Padevat”,意思是“革命组织”。

  在1975年取得政权之后,红色高棉把200万住在金边和其他城市的居民驱赶到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千千万万的人在撤离城市期间死去。

  红色高棉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贯彻实行其激进的毛泽东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改造。他们要把柬埔寨转变为一个乡村性的、无阶级的社会。那个社会里没有富人,没有穷人,没有剥削。为了实现这一转型,他们废除了货币、自由市场、正常的学校教育、私有财产、外来服装式样、宗教活动以及柬埔寨传统文化。公立学校、佛塔、寺庙、教堂、大学、商店和政府建筑或者被关闭,或者被改变成监狱、畜舍、再教育劳动营和仓库。没有公共和私人交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非革命的娱乐。休闲活动被严格限制。全国人民,包括“民主柬埔寨”的领导人,都必须穿黑色衣服,那是他们的传统革命服装。

  在“民主柬埔寨”统治下,所有的人都被剥夺了基本权利。人们不可以离开他们所在的合作社外出。这个政权也不准许任何人集会或举行讨论。如果三个人聚会谈话,他们会被指控为“敌人”而遭到逮捕或者处决。

  家庭关系受到严厉批判。人们被禁止表达甚至轻微的爱情、幽默及怜悯。红色高棉要求所有的柬埔寨人只相信、服从和尊敬“革命组织”。这个“革命组织”被称为每个人的“父亲和母亲”。

  红色高棉宣称只有纯洁的人有资格来建造革命。刚一夺得政权,他们就逮捕和杀害了数千名朗诺将军领导的“高棉共和国”政权的士兵、军官和文职官员。这些人被视作“不纯分子”。在随后的三年里,他们处决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城市居民、少数民族如占族、越南人和华人,还有大批他们自己的战士和党员——这些人被指控是“叛徒”。

  在柬埔寨共产党的1976年“四年计划”中,柬埔寨人被要求在全国的每公顷土地上产出三吨大米。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在一年的全部12个月里种植和收获水稻。在大多数地区,红色高棉强迫人们一天劳动12小时以上,得不到休息也得不到够量的食品。

  1977年底,柬埔寨和越南之间爆发了冲突。数万人被派去打仗,数千人丧生。

1978年12月,越南军队和柬埔寨民族救国联合阵线的武装力量攻入柬埔寨。他们在1979年1月7日占领了金边。

 

 

 

 

 

 

 

 

 

 

 

 

 

 

 

 

 

 

 

 

 

越南入侵柬埔寨

时间:1979年~1989年

时期沿革

早在抗美战争的时候,越南就企图吞并柬埔寨和老挝,但遭到两国的反对。抗美战争结束后,越南加紧了对邻国侵略的步伐,企图谋求地区霸权。1975年6月,越南占领了柬埔寨的威岛,在遭到柬埔寨的反击后被迫撤走。1977年7月,越南通过与老挝签订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条约》,控制了老挝。 红色高棉1975年至1979年间成为柬埔寨的执政党,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权。

1978年上半年,越南当局决定对柬埔寨实行全面军事占领。为了 达成入侵行动的突然性和保证战争行动的顺利实施,越南当局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充分准 备。在政治外交上,越南加紧同前苏联的勾结,加入“经互会”,把金兰湾提供给苏作 军事基地,与苏签订带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对东盟施加压力,威慑东盟;大规模驱逐华侨,不断制造中越边境流血事件,谎称中国侵略越南;搜罗亲越反柬势力,多次在柬埔寨策划政变活动。在军事上,越南当局在西贡秘密成立侵柬前方指挥部,制 定入侵计划,调集部队,补充给养,加紧训练。

入侵初期,越军企图通过突然袭击一举攻占整个柬埔寨。为此,它集中了18个师共20多万正规部队,于1978年12月底分兵5路向柬埔寨发动 大规模闪击战,准备首先占领柬浦寨湄公河以东地区,尔后伺机攻占柬西部地区。为了 对付越军的进攻,柬埔寨迅速进行战争动员,扩充军队,组建了24个师,共约12万人,基本沿柬越边境一线展开,主力集结于金边地区,有5个新建师配署在纵深地区。

12月25日,越军开始进攻。越军仅用9天时间便已基本占领了湄公河以东地区。从1979年1月5日起,越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围攻柬 埔寨首都金边。柬部队主动撤离金边,越军于1月7日中午进占金边。随后,越军又分3路向柬西部地区推进,至1月12日占领了柬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柬军在越军大兵压境、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伤亡巨大,部队由8万多人锐减至2万人。鉴于一线防御阵地相继失守,已无法制止越军长驱直入,为保存实力,遂主动转移至西 部山区和广大农村,继续坚持抗越武装斗争。他们采取“以游击战为主,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越军在占领金边及柬埔寨大片国土后,在侵柬战场上加紧进行“清剿”和“扫荡”,同时大力扶植亲越政权,向柬大批移民,封锁柬泰边境,采用各种手段削弱柬抵抗力量。

柬埔寨爱国抗越武装主要有三支力量:政府总理乔森潘领导的民柬国民军,柬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组建并领导的西哈 努克民族主义军,柬前首相宋双领导下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为了抗越救国,三方摒弃分歧,于1982年6月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实现了三方抗越力量的联合,从而使 柬埔寨抗越斗争进入了新阶段,使柬抗越形势大为改观。与此相反,越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进退维艰。

越军在柬埔寨战场上士兵死亡5万多,伤20多万。越南老兵承认:柬埔寨战场是越战的翻版,只不过当年的角色对调,越军成为当年的美军,柬埔寨抵抗力量相当于当年的越军,双方力量在雨季和旱季相互消长。

越南侵略军在柬埔寨反越武装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损失惨重,从1986年再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被迫转入战略退却。柬埔寨反越武装在内地继续开展小规模游击战,持续不断地袭击越南军队,为争取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创造有利条件。民主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大力支持。联合国大会也多次通过决议,要求越南侵略军全部无条件撤出柬埔寨。同时,苏联也由于自身困难,减少了对越南的援助。越南侵略军在军事进攻失利的打击下,在国际持续不断的舆论压力下,被迫于1989年1月宣布将于9月之前将越军全部撤出柬埔寨。

在国际社会的努力和推动下,1991年10月21日,柬埔寨四方代表与参加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国际会议的18国政府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签署了《柬埔寨和平协定》。根据协定,以西哈努克亲王为主席的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是柬埔寨的惟一合法机构。《柬埔寨和平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持续13年的越南入侵柬埔寨战争得以公平、合理地解决。